五一小长假,除了行李,还要带上这份防诈指南!


时间:2025-04-25   浏览:10

图片

       五一小长假来临,无数人怀揣着出游的喜悦踏上旅程。然而,就在这个出行高峰季,一群不法分子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旅客的钱包。以下是2024年五一期间发生的三个真实机票退改签诈骗案例,每一个都触目惊心!

案例一:商务精英的改签费陷阱

       尊敬的张先生,您预订的CA1832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...

       4月28日,在北京某金融公司任职高管的张先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。由于短信中准确显示了他的姓名、航班号和座位信息,张先生毫不怀疑地拨打了短信中的客服电话。

       客服表示可以改签到两小时后的航班,但需要支付980元的改签手续费。急于出差的张先生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完成了支付。然而,当他到达机场后才发现,原定航班根本没有取消,而所谓的改签纯属子虚乌有,980元就这样打了水漂。

诈骗特点:精准掌握乘客信息、伪造与航空公司相似的客服电话、利用乘客急于出行的心理。

案例二:退休教师的延误赔偿金骗局

       5月1日,南京的退休教师李女士收到航空公司电话,称其航班延误4小时,可获得300元赔偿金。对方要求李女士下载银联会议app,一款远程控制手机病毒软件,短短10分钟后,她收到银行短信提示:账户被转出5万元。惊慌失措的李女士立即报警,但资金已被迅速转移。

诈骗特点:冒充航空公司主动致电、以赔偿金为诱饵、诱导下载恶意软件实施盗刷财物。

案例三:大学生情侣的特价机票噩梦

       4月30日,大学生小王和小林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五折特价机票广告。卖家声称是航空公司内部票,两人支付了2000元后,收到一张伪造的电子机票。

       直到5月1日办理登机时,他们才发现机票根本不存在。更可怕的是,对方还以激活机票为由,索要了他们的身份证照片,埋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。

诈骗特点:在非官方平台发布低价票信息、伪造电子客票、套取乘客个人信息。

这些案例暴露出机票诈骗的常见手法:

⚠️信息精准投放: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真实订票信息

⚠️伪造官方身份:使用与航空公司相似的电话、网站

⚠️制造紧迫感:最后机会仅剩少量名额等话术

⚠️多重诱饵:赔偿金、VIP待遇、低价票等


防骗全攻略:

1️⃣ 官方渠道核实通过航空公司官网、官方APP或机场柜台查询航班状态,拨打114查询航空公司真实客服电话。

2️⃣警惕这些信号任何要求转账的客服,索要验证码、银行卡密码的电话,需要支付手续费保证金的链接。

3️⃣紧急应对措施立即挂断可疑电话,保留所有证据(短信、通话记录),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银行止付。


反诈指南针警示:购买机票请认准官方渠道,退改签务必通过航空公司官网办理!

记住:航空公司不会主动要求转账,特价机票不会在二手平台出售,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的行为都是诈骗,不要下载客服口中的“APP”。